在事实核查实践中,找到可靠的信源对于证实或证伪某种说法是最为重要的。
信源的标准
就有据而言,我们鼓励核查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找到信息的最初源头,也就是一手信源,而非仅仅依靠媒体报道的二手信源。一手信源一般包括采访、统计资料、原始数据、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等等。
主要核查美国政治的事实核查组织Factcheck.org对于信源的使用标准是:
“我们的目标是使用最好的证据。(Our goal is to use the best evidence)
我们的信源包括:国会图书馆提供的国会证词;众议院书记员和参议院秘书办公室提供的投票记录;劳工统计局提供的就业数据;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的公司记录;国税局提供的税务数据;经济分析局提供的经济数据;以及能源信息管理局提供的能源数据,等等。
我们依靠无党派的政府机构提供专业知识、分析和报告,包括国会预算办公室、税务联合委员会、政府问责办公室、国会研究服务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以及联邦监察长。
我们还依靠一些受人尊敬和值得信赖的外部专家,如凯撒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的医疗保健数据、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的税收数据和全国州立法机构会议(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我们还根据需要采访其他主题的专家—例如,在研究有关外国的问题时,我们会联系这些领域的专家。在引用专家的话时,我们会披露相关的履历信息,比如他们以前在政府或竞选活动中的工作——如果需要的话。”
美国另外一家著名的事实核查组织Politifact对于信源的要求是:
“PolitiFact使用公开信源,并在每次事实核查中公布消息来源清单。在可能的情况下,该清单包括指向免费的消息来源的网络链接,不过,有些消息来源存在付费墙。
我们总是联系或试图联系发表我们正在进行事实核查的说法的个人、网站或组织。
我们强调主要来源和原始文件。我们寻求直接使用政府报告、学术研究和其他数据。对我们来说,仅仅得到一些二手的东西是不够的。我们不依赖竞选团队或民选官员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必须独立核实。
如果PolitiFact必须引用其他媒体的新闻报道,而这些报道依靠的是未具名的来源,我们会注明,我们无法独立核实该报道。”
不过,与PolitiFact和FactCheck.org不同,《华盛顿邮报》的事实核查在某些情况下会使用匿名信源。
《华盛顿邮报》事实核查员格伦·凯斯勒(Glenn Kessler)说他不喜欢咨询专家,即使是在解释复杂数据方面。他说: “我是那种对自己的判断相当自信的记者。我喜欢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因为我实际上已经报道了华盛顿的几乎所有事情……你可以看我的简历,你可以看我报道过什么。我带来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在华盛顿听了30年的胡言乱语。”
而且,《华盛顿邮报》称,“我们将采用’理性人’的标准来得出结论。我们不要求 100%的证据。证明某个说法准确性的举证责任在于发布者。”
评估信源
一般而言,信息的可靠度与其信源的可靠度成正比。通常情况下,越是可靠的信源,发布的信息越值得我们信任。我们可以参考使用专业的评估网站和工具,对比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近年来,全球媒体界出现一些机构和组织,试图对媒体的可信度和立场进行量化评级,它们设定了一些标准,制定了评估流程,使用人工或者算法对媒体或媒体报道进行打分。这些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评估信源质量的主观性问题,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争议。
注意:对事实核查员来说,媒体评级只是一个参考而非决定性证据。同时,我们可以参考这些评级组织的标准,在核查实践中对信源进行自己的评估。
NewsGuard的媒体可信度评级
单就媒体信源而言,美国NewsGuard公司设计了一套可信度评估指标,在核查国际新闻时可作为参考。
NewsGuard由斯蒂文·布里尔(Steven Brill)和戈登·克罗维茨 (Gordon Crovitz)创办,前者曾是资深记者,创办了法律出版物《美国律师》(The American Lawyer)、法庭电视台(Court TV)和耶鲁新闻倡议(the Yale Journalism Initiative),后者曾是《华尔街日报》的发行人和专栏作家。
NewsGuard声称其评级涵盖超过8000个新闻和信息网站,这些网站占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线新闻互动的95%。其评级不涉及中国媒体。
NewsGuard 聘请了一支由记者和经验丰富的编辑组成的团队,根据9项指标为新闻和信息网站制作可靠性评级和分数。这些指标分为“公信力”和“透明度”两大类,满分100 分。
100(或 100%):高可信度:该网站遵守所有9项可信度和透明度标准。
75-99(或 75%-99%):总体上可信:该网站大部分遵守了可信度和透明度的基本标准。
60-74(或 60%-74%):除了例外情况之外,基本是可信的:该网站通常保持基本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标准——但有重大例外情况。
40-59(或 40%-59%):谨慎对待:该网站不可靠,因为它未能遵守一些基本的新闻标准。
0-39(或 0% 至 39%):谨慎对待:该网站不可靠,因为它严重违反了基本的新闻标准。
有两类网站——幽默讽刺类网站和平台类网站, NewsGuard不会根据其对9项标准的遵守情况而对其进行评分,而是分别用橙色和灰色标签区分。
需要注意的是,NewsGuard对整个网站进行评分,而不是针对每篇特定文章。同时,并非所有网站都会获得NewGuard的评级,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是很糟糕的网站或信源,只是它们的受众比大多数新闻网站都小。
2019年,为减少虚假信息对互联网用户的误导,美国微软公司在其浏览器“Edge”使用NewsGuard的新闻评级服务,用户只需在浏览器设置“新闻分级”选项,开启“在地址栏显示分级”功能,就可使用该服务。值得信赖的新闻网站会以绿色标示。
NewsGuard在其网站上列出了对新闻网站的评分指标。这些指标同样适用于事实核查员在评估信源时参考:
不重复发布虚假内容:该网站不重复发布而且现在也不发布明显虚假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并未被迅速且显著地更正。要不通过这条标准其实很难,因为这意味着该网站每一天都可能在发布明显虚假的内容。(22分)
负责任地收集和呈现信息:内容提供者在报道和呈现信息方面通常是公正和准确的。他们引用多个来源,最好是那些针对某一主题或事件提供直接第一手信息的来源,或者来自可靠的二手新闻来源,并且他们不会为了对某一主题进行报道而严重地歪曲信息。(18分)
定期更正或澄清错误:网站在识别错误和发布澄清、更正方面有行之有效的做法,透明地承认错误,并且不会经常不更正重大的错误内容。(12.5分)
负责任地处理新闻和观点之间的区别:内容提供者如果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在报道新闻、或既报道新闻又发表观点,则应将观点与新闻报道区分开来。同时,在报道新闻时,不要为了宣扬某种观点而对事实或故事进行过分的挑选。倡导特定观点的内容提供者应披露该观点。(12.5分)
避免欺骗性的标题:网站通常不会发布包含虚假信息、明显耸人听闻或未反映标题下面实际内容的标题。(10分)
网站披露所有权和融资:网站要以方便用户的方式披露其所有权和/或融资情况,以及与网站有重大经济利益的人所持有的与网站报道有关的任何明显的政治关联或经济利益。简而言之,读者应该知道谁在资助网站的内容,以及所有者或资助者在网站内容中可能有哪些相关利益。(7.5分)
清楚地标明广告:网站要清楚说明哪些内容是付费的,哪些不是。(7.5分)
揭示谁是话事人,包括可能的利益冲突:在网站上标明负责内容的人,并且读者可以通过一种方式就编辑问题联系该网站。换句话说,读者被告知谁负责决定发布什么内容。(5分)
揭示了谁在负责,包括可能的利益冲突。在网站上标明负责内容的人,并且有办法让读者就编辑问题联系网站。换句话说,读者被告知谁负责决定发布什么内容。(5分)
网站提供内容创作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或简历信息:有关内容生产者的信息可在该网站上找到,并且通常很清晰地显示了是谁制作了哪些内容。(5分)
NewsGuard的评分并非没有争议,有一些网站拒绝其评级,也有人质疑其评分标准的科学性。
根据NewsGuard网站上的信息,他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强调9项指标是非政治性的;由训练有素的记者组成分析师团队,根据九项指标评估各网站的内容;运行“营养标签”制度——分析师书面解释为什么被评价对象会获得相应评价等级;联系被评价对象,征求对方的意见和回应,这些内容将包含在对该网站的书面评估中;由经验丰富的编辑进行审查和事实核查,至少有一名高级编辑和NewsGuard的联席首席执行官在发布前审查每个营养标签,以确保评级尽可能公平和准确;定期更新对每个网站的评分和评级;实行问责制,每个营养标签都包含参与评级的作者和编辑的姓名,被评价对象可以反馈或投诉。
媒体偏见评级
在有据核查美国政治有关的选题时,有时会参考“媒体偏见图表”(Media Bias Chart)。
目前比较流行的媒体偏见图表包括Allsides、Ad Fontes、Media Bias/Fact Check等机构编制的图表。虽然这些机构对于编制媒体偏见评级都有一整套方法论,然而有关媒体偏见图表本身是否存在偏见的质疑一直存在。同时,这些机构不评估媒体报道的准确性或可信度。
因此,对事实核查员来说,在核查美国政治选题时,这些图表可以提醒我们尽量多查找来自不同政治光谱的媒体,以免漏掉事实的全部,但总体而言这些图表只应是一种参考。
以Allsides为例,该机构目前已经编制了1400多个媒体偏见评级列表,它将不同的媒体放在五个类别中:“左”、“左倾”、“中间”、“右倾”和“右”,而且其评级仅限于有关美国政治的内容,仅对在线内容进行评级,不对电视、广播内容进行评级。
AllSides声称:“每个人都有偏见——这没关系。没有偏见的消息是不存在的,但隐藏的媒体偏见会误导、操纵和分裂我们,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发现媒体偏见。了解媒体机构的政治偏见可以让你获得均衡的新闻食谱,识别新闻中的不同观点和政治倾向,以便你了解全貌并独立思考,避免操纵、虚假信息和假新闻。”
Ad Fontes和Media Bias/Fact Check也有自己的媒体偏见图表。
AllSides还推出了事实核查偏见图表(Fact Check Bias Chart),试图展示事实核查机构存在的的偏见,例如Snopes、Politifact、FactCheck.org等。
Allsides声称:“通常,事实核查员会为读者分析信息并得出有关事实含义的结论,这在本质上是主观的。其他时候,他们会根据他们选择淡化或强调的事实表现出偏见。他们还表现出基于故事选择的偏见——例如,主要核查左翼政客的事实,或仅核查右翼主张的事实。”
Allsides同时承认,此图表不评估准确性或可信度。
The Factual的算法评级
美国新闻评级网站Factual创办于2019年,使用算法来评估新闻来源可信度,与NewsGuard针对整个网站评分不同,Factual针对的是具体文章,每篇文章都会得到一个介于1-100%之间的评分,该评分基于四个指标:网站质量、作者的专业知识、信源的质量和多样性,以及写作的基调。
网站质量:这个网站是否长期发布信源良好、信息量大的文章?
作者的专长:该文章的作者是否曾经就该主题撰写过研究透彻、信息丰富的文章?作者是否专注于该主题,因此可能具有一些专业知识?
来源的质量和多样性:文章中使用了多少超链接信源和直接引用?这些来源的网站评级是什么?
文章基调:文章是以中立的、非观点性的语气写成的,还是带有观点性的情感语言?
Factual会将这四项指标结合起来,由系统自动为每篇文章创建一个分数,并通过标签呈现给读者。该标签还注明了发布该文章的媒体的政治倾向。
高于 75% 的分数意味着文章写得很好,很可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此类文章提供广泛的信源,保持相对中立的语气,并且由在该主题中具有明显专业知识的记者撰写。也就是说,可能仍然存在偏见。
低于 50% 的分数意味着该文章不太可能提供信息。这些文章可能仍然值得一读,但应该与得分更高的文章进行交叉核对。
以《华盛顿邮报》2020年2月7日发表的题为“南极洲刚刚达到65度,创有史以来最温暖的温度记录”(Antarctica just hit 65 degrees, its warmest temperature ever recorded)、作者为马修·卡普奇(Matthew Cappucci)的文章为例,Factual将其评分73%。
Factual的解释是:
分数:得分75%以上的文章显示为绿色,50%~75%的文章显示为黄色,50%以下的文章显示为橙色。这篇文章的得分是73%,信息量适中。
政治倾向: The Factual援引的是评估新闻媒体政治倾向的AllSides和Media Bias Fact Check 的数据,《华盛顿邮报》被认为是中左派。The Factual声称,政治倾向指标不会影响事实等级,仅作为故事框架的背景提供。
网站质量:曾经发表过很多高分文章的网站将具有更高的网站质量得分,《华盛顿邮报》正是如此。
作者专业知识:主要看作者历史上发表过的文章是否信息量丰富,以及作者过去就该主题写过多少内容。这篇文章的作者马修·卡普奇之前撰写过大量有关气象学的文章,因此他在这个科学主题方面的专业得分很高。
来源质量:这是衡量文章信源质量和多样性的指标,主要统计文章引用了多少带超链接的信源,以及使用了多少直接引语(至少5个词)。这篇文章只有1个链接和4个引语,在信源质量方面只能是中等。
文章基调:基本中立。
Factual已经于2022年9月被雅虎收购,目前已经对1000万篇文章进行了评分。不过,Factual 尚未对非英语网站的内容评分,也无法对《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有付费墙的媒体内容进行评分。
信源种类
直接信源:采访
在必要且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会鼓励核查员直接联系核查内容的直接当事方或者相关方,以获得直接的证据或者支持性证据。
同样,我们也会根据核查选题,密切关注当事人的公开回应或者有关其本人的一手信息,尤其是这些回应或信息对于验证该说法至关重要。
案例1:
2021年9月,简体中文社交网络流传一篇文章称,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战胜美国的唯一前提,就是必须克服自身体制内的“官僚主义”。
核查员检索新加坡《海峡时报》、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官网,均无李显龙谈及中国“官僚主义”的报道和内容。
同时,有据核查员还将流传的有关微博和微信链接通过李显龙官方Facebook账号发送至其办公室查询,李显龙办公室很快回复称:“你发送的微博链接是虚假新闻。李总理没有说过该文作者在他的帖文中声称的任何信息。”
这一回复也构成了这次核查的决定性证据,可以判断该说法为虚假。(参考阅读:李显龙称中国欲战胜美国必先战胜官僚主义?)
案例2:
2022年2月10日,在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滑的自由滑决赛中,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quadruple Axel,4A)时落地摔倒,以男子单人滑第四名的成绩结束自己的第三届冬奥会。
中文网络流传热搜称“羽生结弦4A被国际滑联认定”、“羽生结弦4A未被国际滑联认定”等多个热搜,支持和反对的理由也都众说纷纭。认为羽生结弦4A未被国际滑联认定的网民认为,他成功完成4A动作,旋转周数不足,落冰摔倒。认为羽生结弦4A被国际滑联认定的网民和媒体则认为,羽生结弦的小分表上出现了“4A<”的字样,这意味着他的这一跳在国际滑冰联盟的官方赛事——奥运会上被认定为阿克塞尔四周跳。
对于这一颇为专业的问题,有据核查员直接通过邮件联络了国际滑冰联合会(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ISU),国际滑冰联合会的官网上有公开的媒体联络方式。2月11日,国际滑冰联合会回复了我们提出的“国际滑联是否对羽生结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进行了史上首次认定”的问题称:“根据裁判的详细评分,该跳的旋转度不足,因此未获认定。(According to the detailed Judges scores the jump was under rotated, therefore it was not ratified.)”
鉴于国际滑冰联合会是花样滑冰运动的主管机构和赛事组织、裁判机构,且是传言的直接当事方,因此,国际滑联的明确表态是本次核查的核心所在。我们可以就此判定,羽生结弦4A没有被国际滑联认定。(参考阅读:羽生结弦4A被国际滑联认定?)
案例3:
2022年6月,中文网络流传说法称,中国机组在巴黎机场受到歧视,因为巴黎戴高乐机场表示,不允许任何机组成员穿成大白模样,否则不允许进入航站楼。
这一流言没有交代任何来源,检索互联网也没有找到戴高乐机场专门针对中国机组的相关规定。此时还有一种可能性不能排除,那就是戴高乐机场确实有类似的针对中国机组的规定,以内部文件或通知的形式发布,没有公布到互联网上。
核查当日为2022年6月18日,正值周日,联系戴高乐机场的公关部门基本不可能及时收到回复。而相比之下,尽管是周日,机场是一定会正常运转的,与机场相关的热线垂询电话也也运转。于是,核查员通过公开的热线电话联系了戴高乐机场所属的巴黎机场集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巴黎机场与新冠疫情有关的防疫规定已经不再有效,并且强调有关衣着的问题属于“个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至于机组人员是否可以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巴黎机场集团工作人员表示,不同航空公司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不同,但巴黎机场方面对此没有任何特别要求。
由此可以判定,所谓“戴高乐机场表示,不允许任何机组成员穿成大白模样,否则不允许进入航站楼”的说法是假的。(参考阅读:巴黎机场禁止中国机组成员穿成大白模样?)
案例4:
比如,中文网络长期流传一段据称是墨西哥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说过的话:“世界上有两民族最可怜,犹太人没国家,中国人没灵魂。两民族,一个1000万人,一个至少13亿人。1000万人的民族,几乎每年都有人得诺奖,上市新兴企业数量惊人,这是奇迹;至少13亿人的民族,与现代世界最重要思想、科技、艺术等创造几乎无缘,这更是奇迹。”
帕斯1990年获得诺贝尔奖,1998年去世。作为曾经的墨西哥派驻亚洲的外交官,帕斯接触到了日本和中国的诗歌,并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那么,帕斯到底说过这段话吗?
核查员以“Octavio Paz +China/Chinese+jew/jewish”为关键词,结合西班牙语和英语搜索,在帕斯的作品、帕斯的采访、演讲、媒体报道、研究帕斯的论文中均未找到帕斯说过这段话的证据。
同时,我们的核查员采访了帕斯作品的中文译者、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赵振江教授。赵振江翻译了帕斯的访谈录《批评的激情》、诗集《太阳石》、诗论和文学创作论集《弓与琴》等作品,是国内翻译和研究帕斯的权威。
帕斯向有据表示,他没有见过帕斯这段话,“我只能说,根据帕斯对中国文化比较纯净的感情,我觉得他不会说这种话。……帕斯尤其对中国的老庄很熟悉,而且翻译过很多唐诗宋词,他怎么可能会说中国人没有灵魂?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虽然赵振江教授的内容并非直接的决定性证据,但鉴于他对核查对象的熟悉程度,可以被视为权威信源。(参考阅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批评“中国人没灵魂”?)
直接信源:一手素材
在核查实践中,媒体报道是相对容易找到的信源入口,但此时我们依然鼓励核查员根据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线索,追根溯源,在可能的情况下,找到更相关的直接来源——包括法律条文、报告、统计、直接引语、新闻发布会的原始记录、当事人社交媒体账号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推特在2023年4月20日正式取消了蓝色认证标签。长期以来,推特的蓝色认证标签主要面向政府机构、新闻媒体,以及公众知名度较高的用户。然而,推特的新主人马斯克自2022年10月收购该平台以来,一直表示希望让用户每月付费来获得身份验证。虽然推特公布了新的认证制度,但目前许多正式机构的账号并未认证,这给一些不良行为体创造了假冒了账号的机会。
因此,在进行国际新闻事实核查时,对于可能假冒的推特账号需要加倍小心,可以多留意该账号是否是刚刚才加入推特,粉丝是否相对较少,也可以检查其账号是否在机构的官方网站上有链接。
案例1:
2021年7月26日,东京奥运会男子铁人三项比赛结束后,金牌得主挪威选手Kristian Blummenfelt和一些其他选手跪地呕吐,中文网络流传说法称:“铁人三项选手集体呕吐”因为“赛场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铁人三项选手在粪水中游泳”等。
核查这一说法的关键是要搞清楚,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的水质到底是否符合标准?
首先我们在谷歌中输入一些基本的关键词比如Tokyo Triathlon water quality,可以发现在过去几年里有关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游泳开放水域的水质问题确实是一个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报道表达了担忧,也有报道称东京奥组委采取了大量措施试图在举办比赛前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偏新闻类的报道都没有直接回答上述问题——东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的水质到底是否符合标准。
换个思路,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媒体报道,而要尽量找到比较权威的信息、原始出处。
首先要找到的信息是:铁人三项比赛的水质标准是什么。我们在谷歌输入关键词Triathlon water standard filetype:pdf,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世界铁人三项联盟(World Triathlon)——管理铁人三项运动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官网发布的有关水质问题的技术规定文件:
浏览文件,可以发现世界铁人三项联盟对水质的硬性要求:
游泳比赛水域的水质应进行分开检测,水样应取自游泳水域内三个不同的区域,其中水质检测结果最差的数据将作为决定是否举行游泳比赛的依据。检测结果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举行游泳比赛:
海水和过渡水:
-PH值在6至9之间;
-每100毫升水中肠球菌(Entero-cocci)的含量不超过100(ufc/100ml);
-每100毫升水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E.Coli)的含量不超过250(ufc/100ml);
-不含肉眼明显可见的赤潮藻华。
最终的水质有4个等级:
1-“水质优良(Very Good Water Quality)”:大肠杆菌< 250或肠球菌< 100,在卫生检验期 间没有或有潜在可见的污染或预报有大雨;
2-“水质良好(Good Water Quality)”:大肠杆菌< 250或肠球菌< 100,在卫生检验期间有轻微可见的污染或预报有大雨;
2-“水质良好(Good Water Quality)”:大肠杆菌250-500或肠球菌100-200,但是在卫生检验期间没有或潜在的污染或预报有大雨;
3-“水质合格(Fair Water quality)”:大肠杆菌250-500或肠球菌100-200,但是在卫生检验期间有可见的污染且或预测可能有大雨;
4-“水质不合格(Poor Water quality)”:大肠杆菌>500或肠球菌>200,但是在卫生检验期间有可见的污染且或预测可能有大雨。
至此,我们的第一个问题——铁人三项比赛的水质标准是什么——已经获得了权威信源。
从这一文件上溯,我们在世界铁人三项联盟的官网上翻查,可以发现在Documents-All documents项目下,有东京奥运组委会在男女铁人三项赛事赛前举行的技术会的完整文件,这两份文件都是在比赛开始前两天上传到该网站公开的。
其中,针对引起简体中文网络关注的7月26日男子铁人三项赛的水质报告显示,在肠球菌指标中,有一处取样地数值为78,其余均小于10;大肠杆菌指标中一处取样地为11,一处为10,其余均小于10;PH值也在6-9范围内;当地天气预报为晴,无雨;目视污染检测结果为良好。最终水质检测结果为:1级-水质优良(Level 1: Very Good Water Quality)。
因此,相比其他媒体报道而言,这份男子铁人三项赛的水质报告是决定性证据,足以证实所谓“东京奥运铁人三项选手喝超标粪水导致呕吐”的说法不实。(参考阅读:东京奥运铁人三项选手喝超标粪水呕吐?)
案例2:
2020年6月,希腊华文媒体、国内的门户网站、微博等流传一条消息称,随着当年6月15日起希腊社会进一步“解封”,政府决定允许当地的妓院重新开张。有关报道声称,虽然政府允许妓院开张,但是要求每位顾客只有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一切操作。为了吸引眼球,相关账号纷纷把“15分钟”这个点放到标题中去:“政府限时每人15分钟”、“為防疫每人限啪15分”等等。
检索可见,这些中文内容中“限啪15分钟”的说法基本上都来自英国小报《每日星报》和塞浦路斯媒体《塞浦路斯邮报》。
事实上,为了迎接这次解封,希腊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针对各行业的监管规定,其中就包括针对妓院重开后的严格卫生规定。
查阅这份厚厚的希腊语文件可以发现,页眉部分数字为24249-24251的这3页,就是有关妓院重开的规定。
然而,文中有关“15分钟”提法的规定是:要确保性交易场所的通风,性工作者在接待两名顾客之间至少要让有关场所通风15分钟。
可见有关说法并非如中文媒体中声称的性行为不能超过15分钟,查阅原始文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参考阅读:希腊红灯区重新开张,规定每人限时15分钟?)
案例3:
2020年12月,中文社交网络上流传消息称,12月23日是决定美国大选进程最关键的一天,因为“这是各州将选举人票认证结果送到参议院认证的最后期限。这一天,副总统彭斯将以参议院议长的身份决定是否否决摇摆州的双重投票或认可一方投票,这将决定川普是否有机会连任。”
检索发现,这一说法应该源于美国保守派《国家档案》(National File)12月22日的一则所谓“独家报道”。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的消息人士提供了一份白宫备忘录,根据《美国法典》和《宪法》,副总统彭斯有权力拒绝有争议的选举人团票认证书,但不得晚于12月23日采取行动。”
那么,“12月23日”这个时间节点到底从何而来?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各州选举人团举行投票后,将进行点票,选举人要签署证明结果的证书。这些证书将与州长办公室提供的公示该州投票总数的证书相配。这些证书将被寄给担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迈克·彭斯、联邦纪事办公室(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各州州务卿,以及选举人会面地点所在的联邦地方法院的首席法官。
检索《美国法典》的条款发现,如果一个州没有将其选举人团的投票认证成功递交给兼任参议院议长的美国副总统或美国联邦档案总监(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那么副总统或联邦档案总监“应该要求”该州的州务卿“以现有的最快捷的方法”将投票认证寄出。
原文如下:
§12.选举人证书未能送达参议院议长或美国联邦档案总监;要求州提供证书。
如果在选举人会议举行后,12月的第四个星期三之前,参议院议长或美国联邦档案总监没有收到一个州提交的本卷第9节和第11节所述的投票认证证书和名单,则参议院议长或美国联邦档案总监应该要求该州的州务卿,以现有的最快捷的方法,将该州选举人提交给他的证书和名单送来。他有责任在收到这种要求后,立即以挂号信函的方式将证书和名单提交给参议院议长。
从原始法条可以看出,该条款并没有赋予副总统拒绝各州认证投票的权力。它只是说,如果各州未能按时提交选举人团的投票认证证书,副总统应该努力加快这一进程。2020年12月的第四个星期三是12月23日,核查时(12月25日)时间已过,公开信息显示,彭斯并没有上述举动。(参考阅读:美国副总统彭斯有权拒绝选举人团的投票?)
案例4:
2023年3月,微博等平台流传说法称:“美对中国开始明抢了。有一种21世纪的抢劫行为,叫对中企国际业务追缴税款。这种明火执杖的抢钱行为,美国人是说得出口,做得出来的。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承诺,要对在国际市场上经营业务的中国企业追缴15%的国际业务税款。”
该说法的原始消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耶伦的这些话出自“在国会的发言中”。
检索关键词Yellen Congress,可以发现耶伦3月10日出席了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听证会。
这时我们想了解的是,耶伦到底在听证会上说了些什么?这时候一个非常有用的来源是C-Span,C-Span是英文Cable-Satellite Public Affairs Network的缩写,是一个非官方的政治性电视广播节目,创办于1979年,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频道,获准实况转播众议院的开会现场,后来在1986年增开了C-Span2,在参议院会议厅的二楼旁听席装上了摄像机,开始实时播放参议院的会议情况。
在C-Span的网站c-span.org上,不仅有国会参众两院会议的完整记录,还包括白宫、最高法院等机构的演讲、致辞、新闻发布会、听证会、辩论的记录。C-Span视频库是自1987 年以来在C-Span上播出的所有节目的存档。除了视频外,还支持关键词检索文字实录。
就此选题而言,在美国公共事务有线电视网C-SPAN的网站上可以查阅这次听证会的完整视频和文字记录,在文字记录中选择Janet Yellen并输入关键词“15%”,可以发现耶伦在听证会第44分钟时提到了“15%”以及“中国”,可以查证其上下文语境和背景。(参考阅读:美国财长要追缴中国企业15%税款?)
案例5:
2022年3月13日开始,中文网络疯传“加拿大顶级狙击手瓦力,赴乌克兰参战不到20分钟,还没找到狙击位置,就被俄罗斯击毙!落地成盒!!”“那个加拿大神一样的狙击手,在上场二十分钟后,被无人机火力覆盖,落地成盒,凉了。”“最搞笑的是那个加拿大杯吹上天的狙击手,也在这次袭击(3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声称,当天俄军高精度远程武器打击了乌克兰武装力量在斯塔利奇村和亚沃洛夫斯基训练场的训练中心,多达180名外国雇佣军和一大批外国武器被摧毁。——注)中挂了”。
检索加拿大、乌克兰和国际媒体,都只有瓦力本人在抵达乌克兰之前接受采访的内容,并无他在乌克兰的相关内容,推特上也有传说他阵亡的消息,但都没有提供任何可靠的证据。
继续检索加拿大媒体,可以发现有媒体在报道中链接了瓦力本人的Facebook主页,进入后可以发现,瓦力此行一直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更新进入乌克兰的所见所闻和最新动态,而且更新频繁,基本上两天一更,甚至一天多更。但是,核查时(3月14日白天)发现,他的Facebook最新的一个帖子停留在3月13日。由此可以判断,瓦力是社交媒体活跃分子,且此行相对高调,如果他还活着,很有可能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关于他死亡的消息,并且很可能作出回应。一旦作出回应,即是证明他是死是或的关键证据。
于是核查员密切关注瓦力的Facebook主页,定时刷新,以跟踪其本人是否现身。果然,几小时后,他在北京时间3月14日晚8时左右更新Facebook称:“不要担心我的安全问题。我已经远离了昨天被轰炸的基地。我以前也去过那里,但很短暂。该基地有外国志愿兵。那些死去的人可能从未见过俄罗斯士兵。这就是现代战争。很脏,不近人情。”(参考阅读:加拿大顶级狙击手刚到乌克兰就被俄军击毙?)
案例6:
2022年2月8日,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的金牌后,中文网络疯传谷爱凌父亲是谷歌5号员工Ray Sidney。此前的2月5日,Ray Sidney添加了新的Facebook头像,修改为他和谷爱凌小时候的合照,谷爱凌的妈妈也为此点赞。这一细节也成为传言中的有力“证据”。
然而,要证实或证伪这一说法相当困难,因公开的资料中并无足够的第三方信息。在此情况下,只有当事人自己的说法才能成为进一步的证据,但当时就此话题直接采访当事的三方显然不太现实。核查员观察到,Ray Sidney的Facebook更新比较频繁,推测他会经常浏览社交网络,应该会注意到有关他和谷爱凌关系的传言,甚至有可能作出某种回应。
于是,核查员密切关注和刷新他的Facebook主页。果然,北京时间2月8日晚23点54分,Ray Sidney在Facebook上回复了一位用户关于“谷爱凌暗地里是你的孩子?”的问题:“也许我应该澄清一下:谷燕(谷爱凌的妈妈)和我曾经约会了几年。我认识谷爱凌已经很多年了,我为她在雪场内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我是在谷爱凌出生后的某个时候,才认识谷燕的。”(参考阅读:谷爱凌父亲是谷歌5号员工?)
媒体信源
就有据的国际新闻事实核查实践而言,媒体报道依然是事实核查员进行研究时最常用的第一入口。
我们要依然重视主流媒体,尤其是在国际新闻方面。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全国性媒体都配备了充足的记者,而且编辑过程非常重视准确性,有明确的、经过验证的内控机制。
所以,尽管一名合格的事实核查员不会把这些媒体上的内容想当然地认为是事实,但是,同样地,任何不承认《纽约时报》或路透社比普通媒体更重要的人在评估信息方面的效率都会降低。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核查内容涉及的国家/地区的主要媒体,以便更快地评估信息。
我们会尽量寻找接近事件发生地的媒体。在发生恐怖袭击、战争、自然灾害等事件时,当地媒体或在当地有特派记者或驻地记者的国际媒体始终应该是首选信源,因为他们更有可能亲眼目击当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且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情况已经有充分了解和积累。
比如,2020年12月,微博和微信群流传消息称,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提名的贸易代表人选Katherine Tai(戴琪)是原国民党军统负责人戴笠的曾孙女。
当时,我们援引了台湾《联合报》的报道,报道指戴琪的父亲名叫戴元亨,母亲为李钟渝,两人皆来自于台湾。《联合报》记者还联系到李钟渝本人。(参考阅读:拜登提名的贸易代表是戴笠的曾孙女?)
作为台湾在地媒体,《联合报》在该话题上的可信度显然较高。
在使用媒体信源时,我们要比较多个媒体来源。如果一家新闻机构说“我们可以确认某某事已经发生”,请同时注意其他媒体的说法。因为在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三角测量并获得一定的真相。当来源是某家媒体自我声称的独家报道时,应该对此保持警惕,这并不是说独家新闻是不可靠的,而是需要考量更多因素和旁证。
一个小问题:《每日邮报》是可靠信源吗?
《每日邮报》(Daily Mail)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网络版邮报在线(Mail Online)更是流量巨头,来自《每日邮报》的内容在简体中文互联网流传很广。那么,《每日邮报》是可靠信源吗?
2017年2月,维基百科的编辑们把《每日邮报》归入“基本不可靠消息来源”,除非特殊情况,在编辑维基百科英文条目时禁止作为消息来源引用、链接,编辑们称此举的理由是鉴于《每日邮报》“核查事实不力、耸人听闻和纯粹编造”的名声。维基百科对消息来源的取舍“基于常识和谨慎”,但对纸媒或网媒下禁令很罕见,此举也引发争议。维基百科编辑中也有反对禁用《每日邮报》,他们认为这份报纸有时候还是可靠的,从历史上看表现也不是一直很糟糕,而且比它更不可靠的出版物也有,而且一些权威刊物也曾发表过不确切消息。
在有据的国际新闻事实核查实践中,会经常遇到涉及《每日邮报》的搜索结果和报道,我们的处理原则是,不一概而论,而是就事论事,进行交叉比对。如果同一个内容有比《每日邮报》更优质的媒体信源或者原始来源,则援引后者。如果流传的说法是《每日邮报》的独家新闻,则须十分谨慎。
第三方数据平台
目前国内有一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如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等等,整合了大量工商信息、司法诉讼、知识产权、股权结构等多维度信息,部分功能可以免费使用,在查询涉及国内企业的内容时比较有用。
比如,2021年10月,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后,中文网络流传消息称,“法新社报道,中国南海养殖渔业有限公司5万斤黄花鱼的养殖箱被不明物体碰撞,造成约5万斤黄花鱼及海洋养殖产品脱逃,造成公司4亿多人民币的损失。”
除了其他的众多核查维度外,传言中提及的“中国南海养殖渔业有限公司”也是重要一环,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主要从事什么业务?公司有没有发布相关的信息?
我们通过天眼查检索企业名字,但是结果显示没有名为“中国南海养殖渔业有限公司”的公司。
近似的结果是“中国南海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在香港,成立于2015年,但该公司没有详细信息,也没有该公司在南海部署养殖箱的公开记录。
还有一家“南海养殖有限公司”,注册于香港,成立于2009年。不过该公司是一家食品经销商,没有海上养殖场。
由此,至少传言中的涉事主体已经存疑。(参考阅读:美军核潜艇在南海撞上黄花鱼养殖箱?)
重点关注诸如人口、贫困、健康、食物、能源、环境、气候变化、战争、教育、不平等之类的全球重大问题,使用数据、交互式图表和地图来呈现研究结果,可以在主页搜索不同的主题。
其数据有四个主要来源:
1.专业机构——如奥斯陆和平研究所 (PRIO)
2.研究文章——如 Bourguignon & Morrison (2002)——《美国经济评论》中的“世界公民之间的不平等:1820-1992”。
3.国际机构或统计机构——如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机构。
4.来自政府来源的官方数据——例如, 新冠疫苗接种和检测数据集汇集了全球政府和卫生部发布的最新官方数据。
在每个可视化产品中,该网站都清楚地指出了所呈现数据的来源,如果对合并数据源或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更改(如区域聚合、人均转换等),也会注明。
该网站上的可视化内容和文本已根据CC BY获得许可,可以出于任何目的自由使用。网站上的数据也都可供下载。
Statista是一家研究型数据统计公司,2007年成立于德国汉堡,提供统计和调查数据与资料,目前有超过200万项数据统计,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家和经济体。Statista 拥有超过22,500个数据源,包括: 政府机构(各部委,部门,统计机构等)、国际组织、期刊和出版物、市场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等。Statista会把所有信息可视化,每一张Statista图表均标注了其数据来源。
国际组织或者有公认权威性的国家机构
在有据的国际新闻事实核查实践中,有公信力的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信源,这些组织一般被认为相对中立且拥有权威资源。
比如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网站,在涉及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有大量完备、公开、免费的报告、调查、数据、法律、发言稿等材料。在有关新冠疫情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是最重要的信源。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官网上,不少重要的文件、决议等都有不同的语言版本,包括中文版本,而且这些中文版本都符合国际组织严谨的翻译标准,可以很好地弥补核查员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误解和信息流失问题,尤其是涉及法律、专有名词、国际关系等方面。
此外,在一些专业领域,某些国家的机构也被认为是权威信源,比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宇航局(NASA)等。
比如,2022年5月底,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刚刚闭幕,中文互联网流传说法称,会议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将赋予世卫组织一系列强大的强制权力,包括拥有借疫情名义惩戒各国的能力。
检索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可以发现有不少的媒体报道,既包括美国保守派媒体称“世卫组织将通过条例修正案夺取各国医疗卫生决定主权”,也包括通讯社对于这次大会以及《国际卫生条例》修订的一般性报道。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报道,快速了解有关事件、说法的背景。然后根据报道中提到的关键词检索,可以找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公开的修正案全文。(参考阅读:世卫修订《国际卫生条例》干涉各国内政?)
智库、研究机构
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厚积淀的研究机构、智库等,也是信源的重要来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机构最好具有独立性,不为利益集团代言。
案例1:
2020年美国大选投票结束后,有微信公众号声称,白宫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启动了针对国内恐怖主义之战,特朗普欲学林肯引1807年法案对抗“政变”。
确实,2020年11月12日,白宫官网发布了特朗普署名的“关于继续维持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国家紧急状态”的通告。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国的国家紧急状态?美国总统是否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美国历届总统共宣布了多少次国家紧急状态?特朗普发布这一通告的时机是为应对选情失败而特意挑选的吗?
针对这些专业性极强的问题,核查员可以求助于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在这一核查中,核查员就研究并援引了美国法律和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伦南司法研究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的数据,自《国家紧急状态法》颁布以来,截至2020年10月5日,美国历届总统共宣布了68次国家紧急状态,其中39次国家紧急状态依然有效,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979年11月14日因人质危机对伊朗政府资产实施的制裁。(参考阅读:想翻盘,特朗普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案例2:
2020年11月,有微博账号发文称,截至11月4日,美国大选注册选民1.4多亿人,目前特朗普7300万票,拜登8000万票,两者相加约1.53亿选票,比大选最后一天注册选民人数多1000万人,潜台词是投票率已超100%。
要厘清这一问题,显然最关键的是要获得美国注册选民人数。美国法律规定,符合投票资格的选民(eligible voters)必须首先是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公民。但是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合格选民名册。
这时我们援引的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独立数据分析项目”(U.S. Elections Project)的数据:2020年,美国有约2.392亿符合投票资格的选民。(参考阅读:美国大选总票数已反超注册选民数?)
学术期刊
科学界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也是重要的高质量信源,比如《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细胞》(Cell)、《柳叶刀》(The 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美国医学会杂志》(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等。
这些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通常是寻找可信内容的好地方,尤其是涉及科学的主题。同行评议(peer review)是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前的必要步骤,由多名匿名的同行对文章进行评审,再给出接受(accept),修改后接受(minor or major revision),或拒绝发表(reject)的意见。虽然同行评议流程有时遭到非议,也有其局限性,但它依然是保障期刊质量的公认标准。
在评估期刊和作者可信度时,可以参考几个维度:
该期刊是否已在学术数据库中被编入索引?
该期刊曾经不得不撤回很多文章吗?
期刊网站上关于版权和同行评议的政策是否清晰可见?
是否有可靠的“关于”页面详细说明他们发表的文章类型?
文章作者是否发表过其他文章?一个快速的谷歌学术搜索就会告诉你。
作者是否被其他学者引用过?Google Scholar 还有一个名为“Cited By”的功能,可以显示作者被引用的位置。大量的“被引用”结果通常可以衡量可信度。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新冠大流行期间,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对于新冠病毒病毒的认知和研究是不断进步的,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是有缺陷的研究,以至于有些论文被从影响力很大的期刊上撤回了。
同时,警惕仅用来推广某个观点的期刊。还有一些期刊看起来很正规和可靠,但实际上付费就可以在这些期刊上刊登论文,导致其实际上是低质量的。
此外,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预印本(Preprint)论文非常流行。预印本是一份研究论文的完整草稿,在进行同行评审之前与公众分享。预印本可经过简单的编辑或筛选,但它们通常并未进行排版或内嵌到完整的网页中。在当今的学术出版领域,通常会给预印本分配一个数字对象标识符(DOI),以便其他研究论文对其进行引用。
比如medRxiv,是由非营利研究和教育机构冷泉港实验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BMJ出版集团(英国医学会下属专业医学出版机构,British Medical Journal)和耶鲁大学联合运营的免费的、非营利性服务平台。
从积极的角度看,预印本极大地提高了科学领域的知识管理和共享的速度,但预印本文章可能仍然包含错误,并且经常只经过有限的科学审查。在大流行期间,一些预印本论文甚至成为虚假信息的来源。因此,核查员对此必须非常小心。medRxiv平台一般也会在论文标题下注明,此论文未经同行评议,可能包含错误,其结论未被科学界认可,不应作为临床实践的指导。
相对而言,一般的大众媒体对科学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对某些试验结果的报道也不全面,他们一般会夸大某些方面,例如某种新药刚刚完成一期试验就会被说成对一种疾病治疗的重大“新发现”。同样,大众媒体的报道也不太会涉及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误差程度。所以对于科学领域的核查,一般来说,大众媒体的来源不是最佳信源。
但是,事实核查员可以从更加容易检索的大众媒体获得有关科学研究的信息入口,比如关于一项试验的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名称,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查找这项研究的原始报告或论文,或者直接联系研究人员,并且最终在核查报告中加以引用,而不是直接引用大众媒体的报道。
当然,学术期刊也不仅仅指的是医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学类的学术期刊,也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类的期刊,其中的内容在进行国际新闻事实核查时也会频繁用到。
案例1:
2022年4月27日,中文媒体和网络流传说法:“德国最新临床研究:辉瑞mRNA疫苗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极大关注,不少受众看到这一标题和微博热搜后开始质疑辉瑞mRNA疫苗是否可靠。有关的说法援引了一份发布在专业期刊《肝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论文,来自德国的这项临床研究披露了一起接种2剂辉瑞mRNA疫苗出现的急性肝炎的双峰发作(两次接种后均发作)。
有据核查员通过《肝病学杂志》上的论文署名页,直接联系到研究参与者、论文通讯作者——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伯特伦·本格希(Bertram Bengsch)博士,就有关研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尽的访谈。
本格希博士不仅解释了研究成果,还提到了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现有证据不支持新冠mRNA疫苗与非常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他在访问中还明确表示,疫苗接种的好处基本上会超过这些罕见的副作用,由病毒诱发的严重疾病的发生率肯定比接种疫苗后极少发生的严重肝炎的威胁更大,接种疫苗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好处肯定要大得多。
因此,就本案例而言,没有比研究当事人更坚实和更有说服力的信源了。(参考阅读:辉瑞mRNA疫苗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案例2:
2023年3月,中文网络流传说法称,在中国领导人访俄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的超前发展区给予中国投资者三大特权,其中之一是,在俄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的保护,意思就是不受俄罗斯境内的法规和管理体系制约,完全可以根据中国的规矩来往。
对于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厘出几个核查点:
1.什么是治外法权?虽然中国读者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其准确定义是什么?
2.俄罗斯的超前发展区是什么?
3.涉及超前发展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其中是否涉及给中国投资者的治外法权?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关“治外法权”的解释,中英文的来源林林总总,既包括教科书,也包括各种研究论文和官方表述。经过比较,我们可以选择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为信源,该书的“治外法权”条目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杨凯撰写:
“‘治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ity)在当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现实意义上的治外法权,另一种是历史意义上的‘治外法权’。
现实意义上的治外法权,可理解为在一国的外国人不受所在国司法管辖的特权,即‘外交豁免权’。具体而言是指部分外国人,依据双边条约和国际法的规定,免除驻在国的司法管辖,使其个人及家人不受当地的民事及刑事诉讼,不会遭受逮捕,其住所及财产不受侵犯,并且免征税款。外交豁免权通常由一国元首、使领馆官员、联合国官员等享有。享有外交豁免不等于不受制裁,若该类人在一国境内犯有罪行,该国可宣称该人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予以驱逐。总体而言,现实意义上的治外法权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历史意义上的‘治外法权’,最初同时表达‘管辖外国人的法权’之属地主义和‘治域之外的法权’之属人主义两层意思,例如:外国人在中国所犯罪行不受中国管辖,也被称为‘领事裁判权’。该项权利源自近代以来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完全违背现代国际法平等互惠的基本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治外法权的内涵和外延被各国随意扩大,使得外国人不遵守中国法律的情况十分严重,各国租界也成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逐步收回了治外法权。历史意义上的‘治外法权’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废止。”
对于第2、3问题,初步检索发现,涉及俄罗斯超前发展区的信息不少,但大多数是碎片化的新闻报道。
此时我们可以检索相关的研究论文,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两篇论文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信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Л. В.诺沃肖洛娃的论文《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现状及特点》(《西伯利亚研究》2018年第五期),其中涉及对超前发展区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现状的介绍。
法律部分,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主编靳会新的论文《对《俄罗斯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联邦法》及相关法律的解读》(俄罗斯学刊, 2015, (06): 51-56),介绍了超前发展区的建立涉及修改民事、城市建设、劳动、土地、森林等联邦法律的具体情况,列出了所有涉及到的需要修改的22条法律的名称。
相关内容显示,俄罗斯为了建设超前发展区而对部分俄联邦法律进行修订,并不涉及给予中国人或外国公民治外法权。
对有关论文内容的引述,提高了核查效率,避免了因为语言(俄语)、专业知识(涉及法律专业领域)方面的欠缺导致的不准确。(参考阅读:俄罗斯向中国人授予治外法权?)
常用的英文文献工具包括:
Research Gate:很多科学家、研究员都在Research Gate上有自己的账号,事实核查员可以通过关注某个领域内的研究者及其学术网络,获取更多有用信息。Research Gate还提供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公开上传自己的预印本、会议论文、学术报告、研究数据(代码、数据表等)、研究方法等。
常用的中文文献工具包括:
百链:百链云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联合了全国近千家图书馆内的各种数字资源(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报纸、专利、标准、视频等文献资源),可以按需查找。
知网: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
科学编辑手册:麻省理工学院奈特科学新闻项目编撰的有关科学报道的手册,是进行科学主题事实核查的参考书。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是维基媒体基金会运营的一个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并以创建和维护作为开放式协同合作项目,目前是全球网络上最大且最受大众欢迎的参考工具书。
维基百科在中立性、可靠性方面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政策,这意味着很多维基百科页面的内容实际上相当可靠。对于事实核查员来说,维基百科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高效的工具。如果正在核查一个复杂的问题,维基百科词条下面引用的参考资料(References)和外部链接(External links)会是一个很好的入口,可以提供有用的线索并节省大量时间。
但因为维基百科具有自由编辑的特性,对事实核查员来说,一般不能将其作为最终的可靠信源来直接引用,尤其是那些涉及有争议的主题或不断发展的事件的词条。就有据而言,我们一般不在核查报告中出现“据维基百科”的字样。
中文维基百科尤其需要警惕,其词条解释有时会引用有公信力的媒体来源,但有时也会引用普通用户生成的内容(如百度百家号)。
案例1:
2022年6月,中文维基百科编辑者“折毛”伪造古俄罗斯历史相关条目的行为被揭露。“折毛”自2019年6月在维基百科注册以来,在中文维基百科上创建了206个条目,进行了4800次编辑,写下上百万字,主要涉及古俄罗斯历史相关条目,内容主要关于中世纪斯拉夫国家间的政治交互。
这是折毛在伪造条目“鞑靼大起义”中绘制的形势地图,该图片不反映真实历史信息:
案例2:
2021年8月,塔利班夺取阿富汗政权,中文社交网络流传说法称,阿富汗副总统萨利赫拼死抵抗塔利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唯一的妹妹遭塔利班残酷迫害致死”。
微博上流传的说法称,萨利赫是在去年“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提到妹妹的事情。
经检索,萨利赫于2020年2月就职副总统后,在美国《时代周刊》(Time)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我曾与塔利班战斗。现在,我准备好在选票箱与他们相遇》,其中一段文字讲述了1996年塔利班对他的姐姐和其他家人施以酷刑、强迫结婚等行径:“……几天后,恐怖降临到我身边。塔利班正发动对我的追捕,因我曾与之战斗数年。他们找到了我的姐姐玛丽姆,当时已五十多岁,殴打并残酷折磨她,试图强逼她透露我身处何处。姐姐拒绝这么做。接着,塔利班回到她住的社区,要求她将女儿们嫁给那些武装分子。最终她们成功摆脱了塔利班的控制,一起逃离了这座城市。我的姐姐一直挣扎在这段回忆中,直到2016年去世。”
那么,相关信息是如何被污染加工的?
2021年8月17日,法新社报道了萨利赫誓言抵抗塔利班的新闻,其中提到1996年塔利班为追捕他而迫害其姐姐的事情,与《时代周刊》上的文章保持一致。
随后,英文维基百科的用户Ominae在修改萨利赫的词条时,尽管援引了法新社的报道,却将此表述为他有一个sister(姐姐或妹妹)被塔利班武装人员折磨致死:
中文维基百科上萨利赫的词条延续了上述英文维基百科的错误。随后,有用户在修改过程中进一步将“萨利赫有一个妹妹……被塔利班武装分子折磨致死”改为“她惨遭塔利班武装分子奸杀”:
最终,微博平台上流传的说法是萨利赫“唯一的妹妹”被塔利班“折磨致死”或“残暴奸杀”,与萨利赫在《时代周刊》的自述相比,存在重大差异。
核查时,中英文维基百科已修正上述虚假信息:
(参考阅读:坚持抵抗的阿富汗副总统妹妹曾遭塔利班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