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事实核查报告

2024-02-08

总体而言,中国的辟谣/事实核查参与者目前包括不同的行为主体: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举措、国有媒体主办的事实核查项目(澎湃明查、凤凰卫视新闻鉴证组等)、隶属于大学的事实核查项目(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核真录”)、互联网平台主办的辟谣项目(腾讯较真等)、独立运作的事实核查项目(有据核查)。

2023年,官方亲自参与并领衔的辟谣行动持续扩大,继续主导中国的事实核查业。当局对网络谣言采取了高压态势,以打击网络谣言为主题的专项行动几乎贯穿全年,警方也强势介入。除了打击之外,政府也从机制上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自上而下建立了囊括各级党政部门的、严密的辟谣体系。同时,有关主管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整治自媒体,打击网络谣言是整治自媒体运动的重要名目。

与此同时,2022年因为俄乌战争和新冠疫情而一度比较活跃的其他事实核查项目,在2023年似乎并未延续上升势头。

本报告依据公开信息,从中国辟谣/事实核查实践、官方政策、互联网平台举措、媒介素养教育与公众认知等几方面,对2023年的中国事实核查进行梳理和观察。

核查

——辟谣/事实核查实践——

2023年,政府越来越多地直接、亲自参与并主导辟谣运动,官方辟谣项目的优先对象是那些被其认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谣言,以国内社会热点、案件、突发事件、民生新闻、政策为主。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事实核查项目的内容生产力、到达率和影响力比较局限。

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建成启动

2023年,官方陆续建成覆盖中央--/区三级的网络辟谣联动机制,进一步主导辟谣舆论场。该机制由各级宣传部指导,网信办牵头,各级党政部门、官方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参与。

该机制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219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当时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构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的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

经过2年时间,2023922日,中央网信办在北京召开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建立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积极实践,是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有力保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根据官方解释,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网信办牵头,41家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人民团体为成员单位,地方网信部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权威科普机构、大型商业网站平台为参与单位。

该机制涉及的部分具体部门从出席会议的官员身份中可窥见一斑: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曲吉山,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新华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任卫东,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谣言监测发现能力;要坚持协调联动,健全完善谣言查证工作机制;要坚持效果导向,扩大网络辟谣传播力影响力;要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网络辟谣;要坚持重拳出击,坚决打击造谣传谣恶劣行为;要坚持强基固本,持续夯实联动辟谣工作基础。

此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省、市、县陆续召开省级或市级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启动会议。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3年12月底,至少已有四川湖南安徽河南宁夏天津等省区召开全省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

市一级的四川绵阳西藏昌都安徽蚌埠湖南岳阳等也启动了网络辟谣联动机制。

其中,蚌埠市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还特别指出: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是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县一级机制也在建立中,至少已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等建立了联动机制。

根据公开信息,省级、市、县级辟谣联动机制的组成单位和工作机制与中央级机制基本一致。

比如,河南省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牵头,39家省直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各地网信部门、中央驻豫重点新闻单位和省直各主要新闻单位及所属新闻网站与新媒体平台、权威科普机构、有关商业平台为参与单位。

湖北省网络辟谣联动机制首批成员单位包括12家省直单位、17个市州、4家重点网站平台:湖北省教育厅、公安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厅、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湖北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荆楚网、长江云、极目新闻、湖北经视、武汉市委网信办;黄石市委网信办、宜昌市委网信办、随州市委网信办、仙桃市委网信办、襄阳市委网信办、黄冈市委网信办、荆州市委网信办、天门市委网信办、鄂州市委网信办、咸宁市委网信办、孝感市委网信办、荆门市委网信办、十堰市委网信办、恩施州委网信办、潜江市委网信办、神农架林区党委网信办。

四川省则建立了全省“1+5+N”联动辟谣机制。根据解释:“1”为四川省委网信办主管主办的四川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5”则代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新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及其所属的网站平台、新媒体平台,“N”代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驻川频道、省直有关部门、21市(州)党委网信办、市级新闻媒体及市级融媒体中心、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及腾讯、抖音、快手、新浪等主要商业网站平台在川机构。

在市级层面,湖南省岳阳市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网信办牵头,37家市直有关部门、人民团体为成员单位,县市区网信部门、市属新闻网站新媒体平台、权威科普机构、有关商业平台为参与单位。

从内容上看,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的辟谣出口是各层级的联合辟谣平台,在中央层级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18829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承办,汇总聚合来自各级别、各地政府部门和官方媒体发布的辟谣文章和信息。

各地随后也陆续建立省市级的联合辟谣平台,如四川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安徽网络辟谣平台、上海网络辟谣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每月均会发布辟谣榜,选出10条该平台认为有代表性的谣言。从2023年全年的120条上榜谣言看,绝大部分涉及国内公共政策(如退休人员未在20231月前完成认证即停发养老金、今年国庆后老年人可半价购买火车票、护照号码EL开头的为失信人员等)、重大案件(如江西胡鑫宇案等)、社会热点(如被江西女友索要“1888万彩礼、中国电科一员工不满强制加班怒怼领导、广东佛山一男子倒提虐待婴儿、山西一女幼师给幼儿喂避孕药、新版《新华字典》删除了倭寇一词等)、突发事件(如成都街头飞鸟撞树是地震前兆、持续强降雨导致卢沟桥坍塌、广州地铁遭受恐怖袭击等)、卫生健康(如安宫牛黄丸按季节服用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大连核辐射值超出预期等)等领域。

相比之下,国际新闻上榜较少。比如2023107日之后在中国网络空间成为热点的哈马斯-以色列战争就没有上榜过。

官方的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出产的辟谣内容在很多时候起到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作用。不过,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可验证的声言或反声言、证据、论证过程和最终的事实性判断是支撑起一项完整的事实核查所必不可少的构成性要素,那么相比之下,辟谣在内容构成和样貌呈现等维度上的要求都要松散多。”(《事实核查: 专业新闻生产者可为的创新实践 ――一项在线实验的启示》,闫文捷 刘于思 周睿鸣,《新闻记者》2023年第二期)以被全球大部分事实核查组织采纳的国际事实核查网络(IFCN)公布的规范来看,这些辟谣平台上部分文章的信息来源并不透明,或者完全依赖于政府的通报。许多辟谣文章也没有解释监测和揭穿错误信息的方法。还有一些内容并不直接涉及虚假信息,只是官方对某一事件或政策的发布与解读。有些时候,单向的、通报式的、缺乏第三方参与的辟谣,可能带来公信力的磨损,最终的传播效果未必完全如发起者所愿。

警方强势介入辟谣

2023年,除了传统上由宣传和网信部门主导的辟谣行动外,中国的公安部门也强势介入。

20234月至7月,由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据公开资料,这应该是首次类似主题的专项行动。

根据公安部在202372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的通报,此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

20231222日,公安部时隔5个月再次举行主题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的新闻发布会。会上称,截至当时,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6300余名,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个。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在发布会上宣布,公安部党委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

李彤称,经过近一年的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近期又有新的恶性谣言出现,如某地地铁发生恐怖袭击”“北京某医院医生被砍身亡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影响民众安全感。

李彤强调,与之前的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相比,本次专项行动聚焦解决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等突出问题,坚持依法打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常态化机制,增强打击、防范、管控水平。

李彤称,专项行动由多部门多警种协同发力,推动形成跨部门、全方位的综合立体打击整治体系。此次专项行动由公安机关经侦、刑侦、网安、督察等多个警种共同参与,推动与宣传、网信、工信、卫健、应急、证监、银行、食药监、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长效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据称,相关措施还包括深挖彻查犯罪链条,提升生态打击能力。此次专项行动,公安机关以三打三挖为原则,即打团伙、打链条、打生态,挖幕后、挖金主、挖资产,以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网红大V、进行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以及幕后操作的MCN机构(专门从事短视频内容创作与营销的机构)等为目标,查明黑灰利益链条,彻底穿透行业运行生态,不断提升网络谣言案件类案打击和生态打击能力。

网红大V是重点关注对象。根据会议通报,公安机关将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网红大V,以及借机进行造谣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依法严厉打击,并依法依规采取针对性警示、禁言、封号等管理措施。同时,分析查找网站平台管理漏洞,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社区公约,推动建立违法账号黑名单制度,挤压造谣传谣活动生存空间。

对于互联网平台,公安部称,对网络谣言案事件频发、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产品风险漏洞多的网络平台,采取提醒、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对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同时,逐步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并从单个平台向多平台、全平台推广,限制造谣传谣劣迹人员从事内容生产行业。

公安部在2023年分三批公布了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30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警方介入辟谣的关注角度,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成为几乎每个案例的通报关键词。

从类别上看,这些案例主要集中在重大案件(如江西胡鑫宇失踪事件相关谣言、女婿因家庭矛盾将妻子一家三口灭门、上海沙滩走失4岁女童父亲系继父等)、校园和社会安全(云南工商学院有女生遭3名黑人性侵、上海某幼儿园有3名女教师卖淫被抓、武汉小学生校内被碾压身亡其母已收260万、女幼师给幼儿园男童喂避孕药等)、重大事故(如无锡工厂爆燃致2人死亡3人受伤视频等)、自然灾害(518日怀化大雨,淹死了3人;抚州上游水库坝体坍塌,受灾群众哭喊声震天)等被认为涉及社会稳定的领域。

在所有的通报案例中,涉事者均被处以行政或刑事处罚。

官媒辟谣项目外宣化

澎湃明查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澎湃新闻主办,于202197日开始运营,被形容国内第一个将核查重点瞄准外媒及海内外社交平台上不实涉华信息的专业媒体事实核查项目,重点聚焦国内外舆论场中的重大涉华议题以及读者关注度高的全球热点事件

2023年,澎湃明查发布中文核查报告约173篇(以微信公众号统计),较2022年产量有所下降,题材以核查国际热点新闻为主。

相比之下,澎湃明查2023年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X账号2023年更为活跃。

202310月,澎湃明查成为新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的一部分。

根据上海报业集团官方微信介绍,上海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中心将将全面统筹和规划上海报业集团的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对各类外宣资源平台整合聚力,增强外宣媒体的实力。介绍,澎湃明查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声,580多篇稿件阅读量近6亿次,出海舆论斗争能力不断增强

凤凰卫视《新闻鉴证组》节目创办于20221月,每周六晚7点黄金时间在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播。每期节目由主持人梁茵担任鉴证组组长,向观众展示信息,推动调查;节目调查员负责搜集证据、核实信息;最后邀请专家及权威人士担任分析员。节目同时也会利用凤凰卫视在全球的60个记者站资源。其节目定位被描述成:针对坊间和网络谣言,尤其是西方不良媒体对华不实报道,以抽丝剥笋,层层递进的探案方式揭露谣言的来龙去脉,荒谬之处。用事实证伪,以正视听。

2023年,该节目维持周播,选题以国际新闻为主。

新兴事实核查项目蹒跚前行

2023年,中国没有新的事实核查项目诞生,近年来兴起的接近事实核查标准的新兴项目在规模和活跃度方面似乎没有保持上升趋势。

核真录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事实核查》实务课程的教学实验平台,创立于201710月。核真录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2020年高管被指性侵养女等热点事件中曾有过相当活跃的表现。截至2023年底,核真录有38名成员,其中包括2023年新加入的24名成员,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为主,此外还包括来自该校文学院、社会学院等院系的本科生,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2023年,其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原创稿件19篇,题材转为以国际新闻为主。截至2023年底,核真录公众号粉丝总量达到40363

腾讯新闻旗下较真栏目上线于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平台较早开始进行原创事实核查的项目。2023年,较真栏目的内容转为以聚合其他官方和媒体来源的辟谣内容为主,原创内容比例较2022年大幅下降,且题材几乎不再涉及热点新闻。

有据核查创办于20208月,运营模式是基于志愿原则的网络协作,核查重点是以简体中文传播的国际新闻,在2022年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和新冠疫情期间曾一度比较活跃。

——官方政策——

2023年,主管部门强力整治自媒体,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多处表述涉及虚假信息相关内容。这些政策影响深远,各大互联网平台相继以此为准,出台了各项针对内容的约束细则。

整治自媒体

整治自媒体是2023年中国互联网贯穿全年的主题。

2023310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该专项行动为期两个月,整治重点中与虚假信息有关的描述是:

(一)坚决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

1.打击自媒体造谣传谣。一是编造虚假事件、离奇故事,臆造案事件原因、细节、进展或结果,无中生有制造谣言。二是集纳旧闻旧事冷饭热炒,使用异地新闻嫁接拼凑,选取无关人物、图片、音视频恶意关联,移花接木制造虚假消息。三是打着国学经典”“红色文摘等旗号,杜撰老一辈革命家诗词或者言论。

3.打击自媒体恶意炒作。通过搬运倒灌、标题党炒作、集中发布相似文案、多账号联动发文等手段,对明知或应知为谣言、虚假消息、有害信息仍肆意传播的行为。在谣言、虚假消息已被澄清,有害信息已被查实的情况下,仍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搬运散播谣言、虚假消息、有害信息的行为。

(二)坚决取缔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

1.取缔利用账号名称信息假冒仿冒的自媒体。一是在名称、头像、简介等账号名称信息中,使用相同或相似名称、标识等,假冒仿冒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自媒体。二是在账号名称信息中擅自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理名称、误导公众的自媒体。三是通过更改账号名称、修改个性签名、新设用户头像等方式,冒充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及其他特定人员的自媒体

2.取缔利用信息内容假冒仿冒的自媒体。一是谎称所谓热点事件当事人、亲友或相关人员爆料案事件线索细节、求救信息等内容的自媒体。二是篡改、截取官方新闻发布会、通报等部分内容,制作发布假通报等信息的自媒体。三是在直播间或短视频背景中假借与电视新闻节目相同或相似布景的自媒体

3.取缔无专业资质假冒仿冒的自媒体。无教育、司法、医疗卫生等领域资质,擅自使用教师”“教授”“律师”“医生”“医师等称谓假冒仿冒专业人士,发布育儿、教育心理学、法条解读、案件剖析、医学知识科普、疫情形势解读等专业领域信息的自媒体

根据官方2023527日的通报,截至2023522日,在该专项行动中,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41.09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76万余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6.66万余个。依法约谈自媒体运营主体2089人次,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核查处置线索2268条。

专项行动结束后,20237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这是中国首个有关自媒体的专项治理规定和法律性文件。

通知对自媒体提出了13条要求,其中有5条涉及虚假信息的管理。

1.严防假冒仿冒行为。网站平台应当强化注册、拟变更账号信息、动态核验环节账号信息审核,有效防止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对账号信息中含有党政军机关、新闻媒体、行政区划名称或标识的,必须人工审核,发现假冒仿冒的,不得提供相关服务。

3.规范信息来源标注。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的,需明确标注系技术生成。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4.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网站平台应当要求自媒体对其发布转载的信息真实性负责。自媒体发布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在信息发布页面展示自媒体账号名称,不得以匿名用户等代替。自媒体发布信息不得无中生有,不得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得以拼凑剪辑、合成伪造等方式,影响信息真实性。

5.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

6.完善谣言标签功能。涉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重大突发事件等领域谣言,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在特定谣言搜索呈现页面置顶辟谣信息,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提升辟谣效果。

在违规行为处置方面,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应及时发现并严格处置自媒体违规行为。对制作发布谣言,蹭炒社会热点事件或矩阵式发布传播违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媒体,一律予以关闭,纳入平台黑名单账号数据库并上报网信部门;对转发谣言的自媒体,应采取取消互动功能、清理粉丝、取消营利权限、禁言、关闭等处置措施。

随后,714日至15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31212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的三类问题之一是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问题。

通报中涉及的短视频三类虚假信息问题包括:

(一)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问题

1.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摆拍制作并发布涉民生谣言。编造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情节,消费公众同情心。在突发事件现场摆拍,杜撰虚假情景,散布恐慌情绪。

2.技术生成虚假短视频。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编造、拼接内容,违法使用他人肖像和声音进行人脸替换或人声合成,生成虚假短视频。

3.罔顾事实篡改造假。对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进行篡改或断章取义。

AI的幽灵

2023年,中国监管当局也将目光转向了引人注目的AIGC,并披露了多起利用人工智能制造虚假信息的案件。

2023815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规范性政策。在此之前,该办法已于2023 411日公开征求意见。

办法规定,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该规定已经自2023110日起施行。

2023 2月中旬,ChatGPT上线后不久,一张通知截图在中国互联网上疯传。 通知称,31日,浙江省杭州市将取消根据车牌号限制车辆上路行驶的道路限行政策。当地媒体随后称,此消息是一条不实新闻,系ChatGPT创作的假新闻。根据报道:“216日,杭州某小区业主群里讨论ChatGPT,一位业主就开玩笑说尝试用它写篇杭州不限行的新闻稿看看。随后该业主在群里直播了ChatGPT写作过程,还把文章发群里。其他业主不明所以截图转发了,最后导致错误信息被传播。据了解,警方已介入调查。涉事业主也在群里公开道歉。截至目前,杭州相关政府部门均没有发布此类政策。

这似乎是中国首例公开披露的人工智能生成不实信息的案例。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警方警告公众警惕 ChatGPT 产生的谣言”——这是中国安全机构对AIGC发表的首批评论之一。

216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北京在题为“ChatGPT好玩,也有几件事需当心的文章中称,根据研究机构测试发现,如果对着ChatGPT提出充斥阴谋论和误导性叙述的问题,它能在几秒钟内改编信息,产生大量令人信服却没有来源根据的内容。一旦ChatGPT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可能导致ChatGPT衍生成为互联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工具。

20235月初,甘肃省警方发布通报称,一名男子利用ChatGPT撰写今晨甘肃一火车撞上修路工人致9人死亡的新闻。

甘肃警方称,犯罪嫌疑人洪某弟通过微信好友获知网络赚取流量变现方法,并购买大量百家号。同时使用易撰网页版,在全网搜索近几年社会热点新闻,为规避百家号查重功能,洪某弟通过近期火爆的ChatGPT人工智能软件将搜集到的新闻要素修改编辑后,使用海豹科技软件上传至其购买的百家号上非法获利。警方称洪某弟的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是自2023110日《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首批公开披露的类似案件之一。

202311月,浙江省两名男子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上虞工业园区火灾的视频,被判处一年零一个月有期徒刑,缓刑六个月。上虞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某、陈某某伙同他人编造虚假的险情、灾情、警情,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其行为均已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这似乎是中国第一个公开报道的与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相关的司法判决。

在技术和标准环节,官方也有所动作。

202312月,《内容安全检测人工智能系统鲁棒性测评规范》发布,该规范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起草,起草单位包括国家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等。文件规定了用于检测图像、视频、文本、音频内容安全的人工智能系统鲁棒性分级要求和性能测评方法。

所谓鲁棒Robust的音译,指系统在不确定性的扰动下,具有保持某种性能不变的能力。在深度学习中常用于形容算法模型,当说算法模型具有鲁棒性时,表明对这个算法模型而言,一些异常的数据对整体的性能影响不大或者基本没有影响。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也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

20237月,由新华网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行业机构共同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安全与模型安全检测平台AIGC-Safe测试发布

根据新华网的新闻稿,该平台产品基于国版链(国数链)的数字资产与数据要素管理技术底座,依托中科院计算所的技术积累打造,已形成AIGC深伪内容检测和模型检测两大核心能力,并可开放赋能各类AIGC检测业务场景。模型安全从训练数据安全、模型防攻击、模型输入安全三方面来保障从训练到推理的全过程;内容安全覆盖文本、图像及音视频的检测,保障内容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实现双重安全防护。

据称,AIGC-Safe平台上线内容安全检测功能,文本检测支持AI生成的鉴别;图像与视频检测可覆盖人脸生成、人脸编辑、人脸替换、表情迁移等深度合成伪造,以及AI生成、PS篡改检测;音频伪造检测支持TTSVC音频合成检测,覆盖主流音频合成算法。

为应对监管要求,部分社交媒体平台出台规则,要求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

知乎在2023425日发布了《关于应用AIGC能力进行辅助创作的社区公告》

其中提及,部分用户发布未经声明的 AIGC 内容,导致读者在阅读时无法区分,影响对内容可信度和权威度的判断,严重者发布包含事实性错误的内容,给读者造成误解,威胁人身财产安全。

公告规定,创作者在发布包含 AIGC 生成的内容时,应主动使用包含 AI 辅助创作的标签进行声明,帮助读者进行区分。对发布时未主动声明的内容,平台将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流通限制并添加相关标识,以提醒读者该内容是由 AI 生成的。在 AIGC 内容集中出现的场景,为保障用户消费体验,平台将对由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展示干预。

公告称,AIGC 类内容同样受《知乎社区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创作者应当对其发布的 AIGC 类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内容中存在违法违规或事实性错误的,平台将按具体内容违规类别予以相应处置。

20235月,抖音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要求创作者、主播、用户、商家、广告主等平台生态参与者,在抖音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遵循以下规范:

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特别是易混淆场景。

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发布违背科学常识、弄虚作假、造谣传谣的内容。一经发现,平台将严格处罚。

——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往往是虚假信息的主要载体,也对中国的事实核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023年,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应对虚假信息依然主要遵循指令-响应模式,官方下达指令或传达精神后,各平台出台实施细则落实执行。

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发布9天后,2023719日,首都互联网协会制定发布《首都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管理行业自律公约》

首都互联网协会旗下的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微博、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百度、知乎、豆瓣、优酷、爱奇艺、一点资讯、奇虎36016家网站平台成为首批签约单位。

公约包含十倡议”“十抵制。其中,十抵制的第二条称:

坚决抵制造谣传谣。各网站平台以新闻正式发布、主流媒体报道的信息为标准,对自媒体所传播的热点事件内容信息进行审核,防止谣言信息的产生和扩散。对已被证实为谣言的内容信息,采取打标签、开设辟谣专栏、利用算法推荐辟谣信息等措施及时消除谣言影响。对造谣传谣的自媒体进行严厉处罚。

2023年中国互联网平台值得关注的应对虚假信息的举措包括:

微博推出附注功能

2023年,微博成为第一个尝试附注功能的中国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允许经过验证的用户添加回复和事实核查的内容。

这是众包型事实核查在中国的第一个大规模尝试。

202382日,微博发布公告推出附注功能

根据微博的解释,添加附注是指对他人的公开微博内容进行信息和信息源补充,添加附注后,附注人会发布一条附注微博并同步至#微博附注#话题。

第一批附注类型包括四类:

1.信息补充:对争议内容进行信息和信息源补充。

2.当事人回应:当事人可对他人发布的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进行回应。

3.不实信息:政府媒体用户可对不实信息进行标注和补充。

4.内容搬运:原创作者或其他用户可对内容搬运行为进行标注。

附注必须要填写参考的信息来源链接。

通过审核的附注内容会以标签形式展示在信息流中,同时附注详情会以卡片形式展示在原博正文页下方。

附注内容需审核通过后才能展示,且一条公开微博下允许展示3条附注内容。当原博下已展示3条附注时,则不支持新增附注。当博主对附注内容有异议且提供明确证明时,附注将会被取消展示。

为保证附注内容的真实性,附注功能优先开放给部分身份可信用户:如高信用分用户及身份认证用户。

927日,微博方面称,自微博附注功能上线至当时,站方已向150余万身份认证用户开放使用权限,附注内容日均曝光量达4000余万。

微博称,站方将不断提升附注内容的传播和互动效果,如对与原博互动过的用户进行动态通知、增加点赞等互动功能。

117日,微博称,近期已向部分会员用户及阳光信用分较高用户开放使用权限。同时,新增附注卡片支持互动,增加附注内容互动渠道,用户可以对附注卡片进行转评赞行为。

1220日,微博再次升级附注功能:附注审核通过私信增加已帮助n等正向反馈信息;附注内容及典型案例享有更多曝光机会;原博下方的附注卡片获得的阅读量可同步增加至附注微博。

202411日,微博宣称,附注功能已开通使用权限1800万余人,#微博附注#话题阅读量2.4亿,日均帮助约600万用户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真相,通过审核的附注内容日均可获得互动近万次。

从产品角度看,微博附注非常类似于社交媒体平台X的社区笔记(Community Notes)。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谁来决定这些笔记/附注被公众看到。

X来说,平台本身不会撰写、评分或审核笔记(除非笔记违反了X的规则),X依靠经过符合条件的志愿者(contributor)将笔记添加到帖文中,这些笔记随后会由其他志愿者进行投票,并最终在持不同观点的人投票达到一定阈值后被发布。

而微博则表示,他们会手动审核所有附注内容。

微博的这种安排应该是平台考虑到中国互联网的现实,为规避风险,避免将附注发布权交由网民决定。不过,这也意味着微博在附注的审核效率、审核标准(准确度、透明度、是否有偏向性等)方面将承受压力,可能会导致附注内容延时发布,也可能导致低质量甚至是错误的内容获得批准。

X平台的社区笔记类似,微博附注也面临被不同立场的用户用作打击对方的工具的风险。

从微博官方评选的每日精选微博附注案例月度贡献TOP5榜单看,其活跃参与者虽然包括不同立场用户,但比例失调。

社交媒体平台在显著位置设置固定辟谣位

202398日开始,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百度、知乎、腾讯网、网易网、搜狐网、凤凰网10家网站平台,根据所属的北京市委网信办要求,在热搜热榜设置固定辟谣位或辟谣专区,用于展示具有权威来源的时政、经济、社会、科普类辟谣词条及稿件,并统一标注辟谣标签。

10家平台几乎涵盖了目前中国所有主流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内容平台。

其辟谣内容主要来自官方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或官方媒体。

打击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的账号

2023年对各平台来说,一个重点任务是打击所谓的仿冒账号,这一举动也是为了回应官方整治重点。

2023116日,《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帐号信息假冒仿冒官方组织的规范》生效。

规范规定,禁止帐号信息中含有假冒仿冒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内容。禁止帐号信息中含有假冒仿冒新闻媒体、社会群体等机构组织的内容,自媒体帐号不得擅自使用新闻报道资讯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媒体。

规范称,自媒体帐号不得假冒、仿冒、恶意关联国家行政区域、机构所在地,不得在账号名称信息中擅自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理名称误导公众。

202371日,《抖音资讯类账号信息管理规范》正式生效。

按照《规范》要求,用户在应用资讯类账号信息时,需通过抖音官方认证渠道进行专业资质认证。无相关资质认证的用户,不得使用具有误导性的资讯类账号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无新闻媒体机构认证、或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个人认证的用户,不得使用某某资讯某某发布某某电视台等泛资讯类用词作为账号昵称,或通过头像、签名等账号信息,仿冒新闻媒体机构或从业人员。

常见的新闻媒体类账号用词包括新闻资讯报道视讯快讯快报现场在线发布时评时事时报时政栏目组节目组电视台等。

无新闻资质账号,需避免使用以上昵称,以免误导公众。

2.无相应官方机构认证的用户,不得使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名称作为账号昵称,或通过头像、签名等账号信息,假冒相关机构。

3.无相应官方机构认证的用户,不得违规使用各级行政区划地理名称作为账号昵称,假冒仿冒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机构。

除微信、抖音外,其他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也都出台了类似的政策。

20235月,官方通报称,在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中,集中处置了最高检察院”“平安公安”“河南卫健等假冒仿冒党政机关的账号5.42万余个;中国红军指挥部”“中国反恐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等假冒仿冒军队的账号1.28万余个;中国科学研究院”“武侯区档案馆”“南阳市疾控中心等假冒仿冒事业单位的账号2.51万余个;人民曰报首发”“朝闻天下”“中南都市报等假冒仿冒新闻媒体的账号18.75万余个;四川本地”“包头办事宝”“怀集生活号等擅自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理名称误导公众的账号6.07万余个。

短视频平台要求标注剧情演绎类内容

随着短视频在中国的主宰式流行,主流短视频平台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20233月,抖音发布关于更新剧情演绎类视频创作规范的公告

公告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形式明确标注相关视频系演绎,文案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演绎作品,仅供娱乐等。

如作品因未对外注明系演绎虚构,致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产生误解,成为不实信息,平台将从严处置,视情节对发布账号给予全面禁言30天至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抖音称,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剧情视频作品在网友、媒体传播、转载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引发误解,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给网友和创作者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抖音在2014年初发布的2023治理不实信息年度总结》中称,20235月份上线用户自主声明能力后,用户主动打标190万多条视频。为了更精准识别摆拍内容,抖音还在202312月上线了识别摆拍模型,目前,该模型识别准确率达85%,每天提醒创作者为近3万条视频补充打标。

社交媒体平台实行前台实名制

20231031日,中国主要的互联网平台抖音、微信、微博、快手、小红书、B站、百度与知乎,在各自平台发布声明,将分批次引导粉丝量在50万以上和100万以上的自媒体账号,在个人主页展示真实姓名。

各平台公告显示,涉新闻、社会热点和医疗、司法等领域账号需要前台实名,分享个人日常生活的账号不在被要求的范围内。平台将征询同意后,在个人账号资料页展示实名信息。各家公告都指出,如不同意实名,账号的后续流量、收益等权益会受到限制。

中国此前实施的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即要求用户向平台运营商进行实名登记,通常需提供本人身份证,通过手机号验证,方能注册账号。

对此举,一种观点认为,创作者自由与隐私安全的矛盾产生了内容流失的负面影响。亦有观点认为,前台信息的曝光提高了网络暴力与虚假信息的风险可控性。

此前,202377日,知乎发文宣布下线匿名功能匿名发布入口将会取消,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对于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媒介素养与公众认知——

2023年,一些机构和个人仍在努力推进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和有关事实核查的公众认知。

中国的新闻学校正在扩大事实核查的实验。除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设了正式的《事实核查》课程外,越来越多的高校以不同形式设置了事实核查有关的内容。

除新闻学院外,中国大学的其他专业也意识到事实核查和媒介素养训练的重要性。

202312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题为如何提高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判断力的文章中称:近年来,对于国际关系分析出现了只讲立场而不讲事实的现象。其典型的表达,即咱们先不说事实,先说立场是什么。这种观念对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误以为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也能选择正确的立场。

阎学通所在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学团队,将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转向了判断事实的能力,即辨别信息内容真伪的能力。这样做的原因是,以虚假信息为基础做出的独立分析是无法符合客观世界的。

针对提高学生判断信息真假能力的目标,阎学通团队采取了三种方法。

第一,建议学生阅读实名专业期刊文章和学术著作,尽量少看没有出处的匿名或笔名的评论性短文。

第二,比较历史事实与流行观念的差别,不要把流行观念视为正确观念。

第三,了解鲜活的历史事实,谨防被书写的历史误导。

2023年,简体中文世界还涌现了一批与事实核查相关的不同类型、不同角度的出版物。

20236月,《事实核查手册》发布,这是简体中文第一本事实核查方法论手册,由有据核查发起人魏星编著。该手册除了以有据核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常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核查工具之外,还重点关注了事实核查的工作流程、信源评估、结果判定等,并将国际事实核查网络(IFCN)、欧洲事实核查标准网络(EFCSN)的行为准则首次译介成中文。

该手册可免费下载使用并传播。

20238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师周睿鸣、刘于思翻译的《事实核查——后真相时代美国新闻业的选择》(卢卡斯·格雷夫斯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者卢卡斯·格雷夫斯(Lucas Graves)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助理教授,英文版于20169月发行,名为“Deciding What’s True: The Rise of Political Fact-Checking in American Journalism”

该书被认为是考察美国新闻界和政治传播领域事实核查运动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历史情境建立在美国新闻业对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言论真实性的持续追查和报道上。

作者格雷夫斯耗时5年,进入美国事实核查机构PolitiFact参与事实核查的活动,还实地考察了其他两家专业事实核查机构FackCheck.orgFact Checker,访谈这三家机构的创办人和主要成员,参加它们主导或与其他组织携手开展的业务和研讨活动。通过对事实核查日常实践的深描,作者讲述了美国事实核查行业兴起的故事,运用丰富的田野考察资料回答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事实核查,它与媒介批评有何不同;什么促使了事实核查行业的产生;谁在做事实核查;如何做事实核查,应遵循哪些规范;如何衡量事实核查的效果;等等。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潘忠党教授为此书中文版撰写了导读《事实核查:一个平凡行业的寓意》

202311月,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白净、王辰瑶、周奕欣、庄永志合著的《事实核查:理念与方法》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新闻传播实务系列教材系列。

该书构建了一个关于事实核查较为完整且务实的知识体系,包括介绍事实核查的起源、定义、类型、理念、规范、全球发展情况和有中国特色的事实核查行动;分析事实核查的选题和操作方法,并对全球事实核查组织进行扫描;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事实核查的选题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其他可以关注的出版物包括:《后真相》(李·麦金太尔著,张美华、相欣奕译)。该书追溯了后真相现象的形成根源,揭示出后真相的本质:它是一种信念至上的断言,其危险之处在于,制造者迫使他人接受观点而无视证据,使人们陷入脱离现实的风险。《假新闻:活在后真相的世界里》(斯朱塞佩·里瓦 著,何道宽 译)该书是媒介环境学译丛(第三辑)中的一册,分析的焦点是假新闻的认知和社会背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12月,话剧《事实的有效期》(The Lifespan of a Fact)在中国首演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事实核查员、杂志主编和作家三人之间。一名16岁男孩从拉斯维加斯的云霄酒店一跃而下,作家约翰为这起自杀新闻事件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杂志社主编艾米丽派吉姆对约翰的这篇文章进行事实核查。吉姆发现文章中存在多处与事实不符的信息,但约翰拒绝对文章做任何修改。在美国诸多媒体以非虚构为主写叙事报道的背景下,事实核查员吉姆强调事实的重要性,作家约翰则强调自己的文章是非虚构的观察文章,杂志社编辑艾米丽凭自己的职业操守对文章也有自己个人的认知和判断,三个角色站在各自立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将决定这篇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文章能否被发表。

《事实的有效期》改编自2012年的同名纪实书籍,该书作者是约翰·达加塔(John D’Agata)和吉姆·芬格(Jim Fingal),获得当年《纽约时报》编辑之选、《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Slate年度十佳图书等荣誉。

2018年,该书被改编为话剧在百老汇首演,由杰瑞米·卡雷肯(Jeremy Kareken)、大卫·默雷尔(David Murrell)、戈登·法雷尔(Gordon Farrell)三人联合编剧,首演演员包括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

该剧中文版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剧本翻译田弘毅,导演谢帅,由刘炫锐(饰事实核查员吉姆)、刘鹏(饰作家约翰)、陈姣莹(饰杂志社主编艾米丽)联合主演。

作   者:魏星